您的位置 首页 > 整形整容

奥运冠军王丽萍做客新网银行直播间:爱上跑步,享受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八段锦动作口诀及要领

文/徐小青、清波、吴同宇

10月29日上午7点,有着“全民马拉松”之称的北京马拉松开跑,3万余名参赛选手从天安门广场出发,终点为北京奥林匹克公园。王丽萍就是这支庞大的参赛队伍中的一员,这已是她进入体育界的第八年。当天,王丽萍以3小时21分29秒的成绩顺利完赛。不过,相比自己的完赛成绩,她更关心的是同学们是否都顺利完赛了。

(上图为第27届悉尼奥运会女子20公里竞走冠军王丽萍)

作为前奥运冠军、全国十佳运动员,王丽萍2016年创办了“王者传奇”跑步俱乐部,开启了人生新征程。回顾自己多次的角色转变,从专业运动员到竞走教练,再到科学跑步的推动者,每次转型后都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。但每次看到一个从未跑过步的人在自己的指导下跑完人生中第一个10公里、半程马拉松,王丽萍都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。无论多么艰难,她都不后悔自己的选择:因为热爱,所以坚持。

12月11日,奥运冠军王丽萍做客新网银行体育说直播间,分享自己“一波三折”的夺金之路、与伤病斗争的坎坷经历、运动带给她的收获与遗憾。她还提醒跑者:跑步也是需要方法的,欲速则不达,要科学训练,循序渐进。适度适当的运动,不仅能一次次突破自己,还能延长跑步生涯。不要一味追求一时的效果,而忽视身体健康。相比于跑步带给我们的压力释放、心态调整、自信心提升,当下的成绩似乎不那么重要。

悉尼意外夺金背后:金牌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

2000年9月28日,在悉尼奥林匹克公园体育场,20公​​里竞走比赛即将结束。在这个可容纳11万人的巨型体育场里,当地观众热切地期盼着本方运动员的胜利。但就在当地运动员即将进入体育场时,裁判却向她出示了一张红牌,这位澳大利亚运动员因在终点线外犯规被取消资格。此时,紧随其后的王丽萍上升到第一名,她以完美的技术完成了最后的冲刺,成功夺得了奥运金牌。

事后,有媒体用“幸运”二字来形容这枚金牌,认为王丽萍拿到的这枚金牌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,但这是对竞走判罚规则的完全误解,对王丽萍来说也是不公平的。

凭借这次冠军,王丽萍还被评为当年全国十佳运动员之一,与伏明霞、王楠、占旭刚等著名体育运动员一同获奖。

田径是体育之母,在王丽萍之前,我国只获得过两枚奥运田径金牌,当时王丽萍夺得了我国历史上第三枚奥运田径金牌,这也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我国获得的唯一一枚田径金牌,其含金量之高,堪称千金难求。

在新网银行直播间,王丽萍回忆道:“因为竞走项目很特殊,比赛前无数次想过比赛要用什么战术,比如起跑时的后续战术,5公里吃到红牌怎么办,10公里时要怎么调整战术等等,提前做了很多比赛思考。”因此,她认为自己之所以能夺冠,除了十多年的努力,更多的是比赛当天的心态、战术操作和临场应变能力。

但想要在世界大赛上夺金,首先得有资格站在起跑线上。回顾自己夺得奥运金牌的经历,王丽萍在新网银行直播间分享道:“其实我不否认人生中有需要幸运女神眷顾的时刻,但幸运离不开多年的努力和付出。”

俗话说,越努力越幸运,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。虽然是第一次参加比赛,但王丽萍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。正如王丽萍所说:“对于竞走这个项目,第一要遵守竞走规则,第二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。竞走是对运动员技、力、战术的综合考验,缺一不可。”

(上图为王丽萍与主播们在新网银行直播间)

体育的魅力就在于不确定性,想要成功,首先要有资格站在起跑线上。

作为每四年有几亿人观看的世界大赛,奥运会前还有一系列的分站赛和资格赛。在新网银行的直播间里,王丽萍也说,“运动员需要经过层层选拔,才能站在奥运会的起跑线上。”

王丽萍还在2000年奥运会前的一个月内,夺得了三次国内奥运会选拔赛的冠军,特别是第三站大连,王丽萍在伤病再次复发的情况下,仍然夺得冠军,这使她有资格站在悉尼奥林匹克公园体育场的田径赛场上。

从这个意义上来说,无论是奥运会还是世锦赛,观众都应该为每一位参赛的运动员鼓掌、加油,这才是真正的体育精神。

意外也是竞技体育的魅力之一,百米之王博尔特也曾因起跑线抢跑而丢掉决赛资格。尤其是竞走这项运动,由于规则原因,不到最后永远不知道是否会出现奇迹。俗话说,一切皆有可能。

在新网银行直播间,王丽萍还现场演示了竞走的要领。她分享道:“比赛的判罚很严格,我们一共有九名裁判,一名主裁判,八名辅助裁判,基本上是每100米就有一个裁判,全程都会盯着我们的脚和膝盖。像奥运会这样的比赛,运动员不敢有任何侥幸心理,必须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,才能顺利完成比赛,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梦想。”

对于高水平运动员来说,长年的训练会形成肌肉记忆。在世界大赛上,除了比拼战术和实力,良好的心态也极其重要。简单来说,就是要时刻保持“平常心”,如果只想着夺冠,往往是欲速则不达。除了刻苦训练,王丽萍还能保持“平常心”,这也是另一种“天赋”。

竞走怎么z走的动作_竞走的动作要领_八段锦动作口诀及要领

凭借着运动天赋,他离开了大山,父亲从不理解到全力支持他。

王丽萍出生在辽宁省丹东凤城市一个农村。与东北常见的黑土平原不同,凤城是典型的辽东山地丘陵地貌,以连绵的山地、丘陵为主。回忆起童年生活,王丽萍常说,自己是一个“山里来的孩子”,最初练习体育的目的是希望父母能过上好日子。

母亲是农民,父亲在当地煤矿烟叶收购站工作,一家人的生活开销全靠父亲微薄的收入。电影里总有“翻越两座大山去上学”的场景,这正是王丽萍童年的真实写照。

那时的王丽萍,也需要兼顾学业和家务,每天上学要走很远的路,她想跑得更快一点,早点学习;放学后,她想跑得更快一点,回家帮忙做家务,这种能吃苦的品质,就这样埋藏在了她幼小的心灵里。

高水平的运动员往往也需要运动天赋。其实在小学的时候,王丽萍就展现出了出色的运动天赋。但她的父亲并不想女儿因为运动而荒废学业。在父亲看来,努力学习,走出大山才是走出大山的唯一途径。王丽萍在直播中透露了一个细节:她在镇上的比赛中拿了证书,但她想把它藏起来。

转折出现在初一。当时13岁的王丽萍被市体校的教练选中,父亲看到去体校训练的通知,虽然不支持,但也未表示任何反对。王丽萍走上了职业田径运动员的道路,不久后她改练竞走。从此她离开父母独立生活,只能通过书信与家人沟通。

王丽萍刚开始对从跑步转为竞走也不是很适应,她曾经是长跑项目中数一数二的选手,但改练竞走后,排名垫底,连倒数第二人的背影都看不到。成绩的突然下滑对她打击很大。“但难过委屈又有什么用呢?与其这样,不如再努力一点,试试看能不能变好。”王丽萍在新网银行直播间分享道。

随着王丽萍的竞走成绩从倒数第一进步,她的启蒙教练看好她的发展潜力,把她推荐给了辽宁竞走队资深教练王奎。在这位“魔鬼教练”的调教下,王丽萍的成绩稳步提高,可就在此时一场意外发生了。一场突如其来的伤病,差点让王丽萍远离了田径赛场。

离家进省队后,父亲发现女儿是真心热爱这项运动后,也不再一味反对,而是表达了心痛和理解。在新网银行直播间,王丽萍讲起父亲寄信的一次经历:“那段时间,父亲生病住院,但为了不让我分心,特意把写好的信交给母亲,让她从家里寄给我,他担心我发现信封上的邮戳不是家里的。”

那时,王丽萍的成绩已经相当不错了,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,利用比赛的奖金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,让父母从农村搬到大城市居住。

我因伤回家卖菜、端菜,但我从未放弃希望。

都说人生就像巧克力,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是什么味道。伤病是运动员最大的敌人,王丽萍也不例外。

1995年底,王丽萍在训练中膝盖伤势复发,症状不断加重,甚至行走困难。医生检查伤情后,让她立即放弃训练,回家休养。这对于好不容易走出大山的王丽萍来说,无疑是晴天霹雳,前途一片黯淡。

当时,在得到不能再练习竞走的消息后,王丽萍只好回家休养,同时靠打零工维持生计,整个人生陷入了最低谷。“我在菜市场卖菜,最后剩下很多只能拿回家吃,去端菜还经常被人瞧不起。”

在新网银行直播间,王丽萍分享了这段“苦日子”,她只是笑着说,这是人生的一笔财富,“人生充满曲折,但我不相信自己会一直处于绝望之中。”

在身边人不断的鼓励下,王丽萍终于熬过了不能训练的那段日子,1997年4月她入选国家田径队,2000年悉尼奥运会夺冠,2004年雅典奥运会排名第八,2005年澳门东亚运动会夺冠,2005年11月底宣布退役,随后担任国家队助理教练,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。

回顾运动员生涯,王丽萍要感谢很多人。“我的成功离不开很多人的支持,包括家人、朋友、教练、医生等。”谈及困难,王丽萍说:“人总要有目标、有梦想,这样人生才有意义。”

我参与马拉松后开始创业,为了鼓励更多人科学跑步

中国体育界有句老话:“走下领奖台,一切从零开始。”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王丽萍。退役后,为了找到自己的优势,充实自己,王丽萍辞去了很多人认为很好的工作,来到北京体育大学成为冠军班的学生,并用两年时间顺利完成了学业。

2015年,随着马拉松运动在国内的爆发,越来越多的城市举办马拉松比赛,越来越多的白领加入到马拉松跑者的行列。跑步圈、跑步团、跑马拉松迅速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热门话题。然而,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马拉松跑步的行列中,不科学的训练理念、对跑步赛事理解的偏差,导致不少跑者遭遇伤病。这也是王丽萍决定做这个事业的初衷,让更多的跑者了解跑步、科学跑步,让跑步真正赋能每一位跑者的健康。

退役后,王丽萍对跑步的态度发生了改变。她放下了比赛,享受每一次跑步,享受锻炼的过程。运动真的成了她生活的一部分。就像她参加新网银行直播的那天早上,出门跑步,发现空中飘着大雪。她的第一反应是“瑞雪预示着丰收!于是她在雪地里跑了15公里!”她说,“在雪中跑步的感觉很美妙。”

作为一名有着30年经验的老运动员,王丽萍经常告诫跑友们:跑步,不能忘初心,量力而行。“慢工出细活,慢工出细活。试想一下,如果30年后我们还能跑,那该有多好。”

本文来自财经新闻